產品目錄
地 址:大連保稅區海航路9號
技術文章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進口閥門維修操作規程
進口閥門維修操作規程
更新時間:2024-12-11   點擊次數:645次

進口閥門維修操作規程

一、直行程調節閥常見故障及維修

1.調節閥外漏處理方法:解體(ti) 調節閥更換新的或適合使用介質的密封填料,對閥杆有損傷(shang) 的處理,已打磨,後電鍍找回打磨損失的尺寸,如閥杆劃痕很深,就重新加工閥杆。進行整體(ti) 組裝並完成打壓測試和其它出廠調試。 
2、調節閥內(nei) 漏處理方法:在調節閥調校中調節閥行程調節不當或閥芯長時間使用造成閥芯頭部磨損腐蝕。通常向下調節閥杆減小空隙達到減少泄漏的目的。 
3. 電氣閥門定位器故障
3.1零點、量程不準。在對定位器現場調校中首先應保證調節閥動作良好,反饋係統安裝牢固動作良好,然後通過標準信號來進行調整。使調節閥的行程與(yu) 控製信號*。(更多內(nei) 容)
3.2節流孔堵塞。贓物堵塞節流孔。使定位器無輸出信號,導致調節閥不動作。 
3.3噴嘴、擋板間有贓物。受現場環境的影響,定位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hui) 附著一層灰塵,影響噴嘴擋板的背壓,從(cong) 而影響定位器的輸出。造成調節閥狀態不穩,產(chan) 生震蕩
3.4密封不好。長期使用的定位器各種緊固螺母、密封墊片易發生鬆動、老化現象,造成定位器漏風。使調節閥不能全開全關(guan) ,閥位不穩,產(chan) 生調節振蕩。
3.5反饋杆故障。長期運行中反饋杆緊固螺母逐漸鬆動甚至脫落,造成反饋杆鬆動、歪斜、與(yu) 固定件卡碰、脫落。使調節閥動作遲緩,波動頻繁,調節閥限位甚至失去控製。反饋板上的限位彈簧脫落,或反饋杆從(cong) 中脫出,造成反饋杆與(yu) 反饋板接觸不良,產(chan) 生滯後,造成調節閥動作頻繁。使被控參數難以穩定特別在調節閥動作要求準確的溫度控製中產(chan) 生較大影響。 
3.6固定螺母鬆動。定位器固定螺母安裝不牢產(chan) 生鬆動,造成定位器歪斜,影響反饋杆動作,造成卡碰現象。使調節閥動作不穩定,產(chan) 生限位等現象。定位器中各種彈簧的緊固螺絲(si) 在震動環境下鬆動,改變了彈簧的預緊量,影響彈簧的張力和狀態。使定位器的零點量程發生改變,定位器不線性,致使調節閥不能全開全關(guan) ,調節閥動作不線性。
3.7*磁鐵位置發生變化。由於(yu) 受到外力作用,使兩(liang) 塊磁鐵的位置發生變化,改變了磁場的位置,是線圈受力不平衡,定位器輸出不線性,致使調節閥動作不線性。磁鐵吸附雜質如鐵銷等,形成卡碰阻礙擋板的移動,使定位器的輸出不準,從(cong) 而使調節閥動作與(yu) 控製信號不*。
智能定位器
4.1反饋杆故障。反饋杆緊固螺母鬆動甚至脫落,造成反饋杆鬆動、歪斜、與(yu) 固定件卡碰、脫落。使調節閥動作遲緩,波動頻繁,調節閥限位甚至失去控製。定位器固定不牢發生歪斜鬆動,影響反饋杆的活動,造成卡碰現象使調節閥限位。反饋板上的限位彈簧脫落,或反饋杆從(cong) 中脫出,造成反饋杆與(yu) 反饋板接觸不良,產(chan) 生滯後,造成調節閥動作頻繁。使被控參數難以穩定特別在調節閥動作要求準確的溫度控製中產(chan) 生較大影響
4.2定位器調校不好。調校中中間位置沒有找好,手動輸出時調節閥沒有全開全關(guan) ,氣開氣關(guan) 選擇不對等。使調節閥不能全開全關(guan) ,造成泄漏量大,限位等現象。
4.3由於(yu) 智能定位器的調校複雜,時間長,而且需要多次全開全關(guan) ,對工藝波動大,因此調校時應把調節閥切出,特別是在調校控製溫度的調節閥一定要離線調整。

5. 調節閥膜頭故障及維修 
調節閥的波紋膜片長時間使用老化變質,彈性變小,密閉性變差,甚至產(chan) 生裂紋漏風嚴(yan) 重。壓縮彈簧老化彈性係數改變,甚至斷裂。使調節閥膜頭輸出的摧杆位移發生變化,推力變小,導致調節閥調節質量變差不能全開全關(guan) 甚至失去調節作用。處理方法:更換膜片。 
 

 

 

 

 

 

6. 電動執行機構故障及維修 
6.1 一般性機械故障。如齒輪、蝸輪、蝸杆傳(chuan) 動失靈。處理方法:訂購備件或測繪加工; 
6.2過轉矩故障。閥門自身磨損、鏽蝕、異物卡住關(guan) 閉件、填料壓的太緊等原因,使轉矩急劇上升。處理方法:取出異物,研磨加工,更換填料等; 
6.3 電動機故障。電源電壓過低,轉矩限製機構整定不當或失靈,使電機過載;接觸不良、缺相、絕緣不良而短路等。處理方法:電機重繞; 
6.4行程開關(guan) 整定不正確,行程開關(guan) 失靈,使閥門打不開、關(guan) 不嚴(yan) 。處理方法:調整開關(guan) 位置或更換行程開關(guan) ; 
6.5手動與(yu) 電動轉換機構不靈。訂購備件或測繪加工; 
6.6 控製板故障,訂購備件或測繪電路板維修。

二、球閥故障及維修
1. 球閥不能正常開關(guan)  
1.1 檢查項目: 
1.1.1 檢查電磁閥,處理方法:更換電磁閥、更換線圈、清除髒物等; 
1.1.2 檢查氣動執行器單獨供氣試驗,檢查密封圈及氣缸是否損壞;處理方法:更換已壞的密封圈及氣缸,處理方法:更換已壞的密封圈及氣缸; 
1.1.3 檢查閥內(nei) 有雜質將閥芯卡住;處理方法:清除雜質,更換已損件; 
1.1.4 檢查手動機構的手柄是否處於(yu) 手動位置,處理方法:將手柄轉到氣動位置,測試。 
2. 球閥動作遲緩: 
2.2.1氣源壓力不夠,處理方法:增加氣源壓力47bar 
2.2.2氣動執行器輸出扭矩過小,處理方法:增大氣動執行器; 
2.2.3閥門閥芯或其它閥件裝配太緊,處理方法:重新裝配調整; 
2.2.4氣源管路堵塞,流量過小,處理方法:排除堵塞,更換過濾器濾芯。 
3. 回訊器無信號 
3.3.1電源線路短路及斷路,處理方法:檢修電源線路; 
3.3.2回信器內(nei) 凸輪位置不準確,處理方法:調整凸輪至正確位置; 
3.3.3微動開關(guan) 損壞,處理方法:更換微動開關(guan) 。

三、電磁閥故障及維修

 

1、線圈壓蓋 2、彈簧 3、線圈 4、磁芯 5、閥蓋 6、閥芯及密封 7、閥體(ti)

1.1 電磁閥卡住,電磁閥的滑閥套與(yu) 閥芯的配合間隙很小,當有機械雜質帶入或閥體(ti) 生鏽時,很容易卡住.根本的解決(jue) 方法是要將電磁閥拆開,取出閥芯及閥芯套,CCI4清洗,使得閥芯在閥套內(nei) 動作靈活.拆卸時應注意各部件的裝配順序及外部接線位置,以便重新裝配及接線正確.
1.2電磁閥線圈燒壞,可拆下電磁閥的接線,用萬(wan) 用表測量,如果開路,則電磁閥線圈燒壞.原因有線圈受潮,引起絕緣不好而漏磁,造成線圈內(nei) 電流過大而燒毀,因此要防止雨水進入電磁閥.此外,彈簧過硬,反作用力過大,線圈匝數太少,吸力不夠也可使得線圈燒毀.
1.3電磁閥接線頭鬆動或線頭脫落,電磁閥不得電,可緊固線頭.
1.4如果是先導式電磁閥,要檢查管道內(nei) 壓差是否太小,壓差太小電磁閥就不能正常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就需選用直動式電磁閥.而壓差太大,遠遠超出電磁閥的設計值,也無法正常工作,此時就要用高壓電磁閥了.
1.5管道內(nei) 的汙物堵住了先導閥的小孔,致使先導閥無法正常打開,主閥也就不能及時打開了.可以把閥體(ti) 拆開,洗淨汙物,重新裝配,即可正常工作.
1.6另外,電磁脈衝(chong) 閥一般都是水平安裝,如果是側(ce) 裝的話,有可能造成閥門關(guan) 閉不嚴(yan) ,即內(nei) 漏,應盡量避免側(ce) 裝。

 

四、彈簧式安全閥常見故障及維修:

 

1—調整螺杆2—閥杆3—彈簧4—閥蓋5—導向套 
6—反衝(chong) 盤7—閥體(ti) 8—閥瓣9—調節圈10—閥座

 

1、安全閥解體(ti) 。 
1.1、拆除操縱杆銷、操縱杆、提升傳(chuan) 動裝置;拆除定位螺母定位銷及複位螺母。 
1.2、用深度尺測量壓緊螺釘上端麵至閥杆頂端的距離,並做好記錄 
1.3、鬆開壓緊螺釘鎖定螺母,用扳手逆時針旋轉直至壓緊螺釘與(yu) 彈簧上部墊圈鬆開。 
1.4、用扳手均勻地拆下兩(liang) 個(ge) 頂軛杆的螺母。將軛架從(cong) 閥杆上提離閥門,在彈簧頂部做好原始定位標記拆除支座組件和頂部彈簧墊圈及彈簧底部彈簧墊圈。從(cong) 重疊套環和閥杆組件上拆下重疊套環的開口銷。 
1.5、在重疊套環上位與(yu) 閥杆銷孔的槽口處做一標記,然後把重疊套環逆時針轉動,直至環上4條線中的zui低一條線與(yu) 上浮墊圈持平。 
1.6、仔細地數清通過閥杆開口銷孔前麵的槽口數。 
1.7、在蓋板與(yu) 通氣孔上做好定位標記,然後拆下蓋板的雙頭螺栓螺母並從(cong) 雙頭螺栓上提出蓋板。將閥杆連同閥瓣、閥瓣壓環組件從(cong) 閥門裏拆出。從(cong) 閥杆上拆下閥瓣和閥瓣壓環,測量從(cong) 導承頂部至套筒座距離尺寸以及從(cong) 導承頂部至上調整環底麵的距離尺寸並記錄,從(cong) 閥座上拆下上調整環銷,提出導承。 
1.8、從(cong) 底座上拆下上調環和導座組件,用記號筆標出上調整環槽口相對於(yu) 導承的徑向位置,旋鬆下調整環銷,直至銷與(yu) 環的槽口稍微分離。然後在套筒座的頂部放一平板,在下調整環位於(yu) 下調整環的銷處的槽口做一標記,以下調整環銷為(wei) 基準,逆時針旋轉下調整環直至與(yu) 平板接觸,數清並記錄通過下調整環銷的槽口數後,將下調整環從(cong) 閥座套筒上旋下並從(cong) 閥體(ti) 內(nei) 取出;(注意:在旋下調整環銷時,不要轉動下調整環)。 
2、安全閥檢查 
2.1、將壓蓋螺母、襯套、上下調整杆拆下,檢查螺紋部位有無損傷(shang) ,如有損傷(shang) 應使用銼刀修整,用1755清洗劑除鏽後擦拭幹淨 
2.2、取出上下調整環,*清掃螺紋部位 
2.3、檢查閥座表麵有否缺陷,檢查內(nei) 壁有無磨損衝(chong) 刷引起的壁厚減薄現象 
2.4、測量密封麵溶焊金屬厚度及噴咀形閥座密封麵對閥體(ti) 上口的不平行度,如超標應對密封麵進行研磨校正(溶焊金屬厚度不得小於(yu) 4mm,密封麵對閥體(ti) 止口不平行度不得超過0.03mm) 
2.5、檢查密封表麵至主閥座基準麵的高度,如小於(yu) 1.5mm應對主閥座基準麵進行加工 
3、閥瓣組件檢查 
3.1、目視檢查密封麵損傷(shang) 及導向部位是否有擦、咬傷(shang) 、粘合、卡住痕跡,如有應清理,並對導向套和閥瓣外部進行清理 
3.2、檢查與(yu) 閥杆頭部接觸麵有無裂紋等缺陷,如有應更換 
3.3、檢查密封麵磨損情況 
4、閥杆檢查 
4.1、目視檢查閥杆表麵是否有咬傷(shang) 、粘合、卡住的痕跡,如有應清理、修整,如嚴(yan) 重時應更換 
4.2、檢查閥杆的不直度,超過標準應修正,無法修正的應更換 
4.3、檢查閥杆的磨損情況不得大於(yu) 0.1mm,閥杆連接絲(si) 扣完好無損,與(yu) 螺母配合良好,頂部園弧無磨損,用磁粉檢查閥杆頭部是否存在裂紋等缺陷,如有應更換。 
5、彈簧檢查 
5.1、彈簧表麵除鏽進行外觀檢查,應光滑無有害的裂紋、傷(shang) 痕、腐蝕等缺陷 
5.2、測量彈簧的自由高度應符合要求,兩(liang) 端麵平行,且垂直於(yu) 軸線,垂直度偏差不大於(yu) 2mm 
5.3、彈簧壓縮後能恢複自由高度 
5.4、彈簧座無裂紋及其它缺陷 
5.5、彈簧與(yu) 彈簧座接觸應平穩,接觸平良時應對研修正 
5.6、彈簧表麵總麵積的50%以上有腐蝕應更換 
6、檢查擋環與(yu) 下彈簧座是否接觸園滑,以擋套與(yu) 閥杆能夠自由行程為(wei) 準,接觸不好時應對研 
7、目視檢查外觀以及閥杆導向部位是否有缺陷 
8、安全門密封麵的研磨 
8.1、*清掃研磨表麵及周圍,在研磨胎上塗抹#400(或同等粒度)研磨膏,放在研磨麵上全麵均勻加壓,反複正反方向慢慢旋轉手柄直到密封麵較為(wei) 平整,無坑點和劃痕。 
8.2、分別用#800#1200的研磨膏進行細研和拋光,每次換研磨膏時舊研磨膏必需用丙酮擦洗幹淨,拋光研磨時,塗少量研磨膏輕輕研磨,直到出光亮,後在油毛氈上塗少量研磨膏用大於(yu) 密封麵外徑的木塊,壓在密封麵上旋轉幾次,直至密封麵出現光亮 
8.3、將熱閥瓣舌頭背腔漏進去的研磨膏以及閥體(ti) 上的研磨膏清理幹淨,使用一級平台和紅丹粉檢查密封麵的徑向吻和度,吻和度必需超過密封麵寬度的80%
9、安全閥裝配 
9.1、將閥體(ti) 內(nei) 部、閥瓣、閥座等用脫脂棉浸丙酮擦幹淨後,將閥瓣下到閥體(ti) 內(nei) ,切記絕不可以用棉紗或麻布 
9.2、安裝導向套,要注意導向套的位置一定要和解體(ti) 前的位置一樣,導向套的內(nei) 壁和閥瓣的外壁勻塗以適當之潤滑劑,緊固螺釘要緊好 
9.3、上下調整進行*檢修後,螺紋塗以潤滑油安裝於(yu) 先前位置上 
9.4、按解體(ti) 前的位置安裝冷卻器,注意排汽管應裝在解體(ti) 前的位置上 
9.5、將行程控製環套在閥杆上,測量閥辦行程以確定閥瓣位置,標準為(wei) 12.5+1mm 
9.6、證實閥杆的橫銷放入閥瓣背麵的放轉槽內(nei) ,上好彈簧及上彈簧座,緊彈簧緊固螺栓至拆前測量高度,裝好彈簧放鬆螺釘 
9.7、上好彈簧罩並裝好手動開啟裝置 
9.8、清理螺栓,加好密封墊

五、逆止閥的維修步驟及工藝方法
 

 

 

—閥體(ti) ;—閥芯;—彈簧; 4 —閥蓋;5—閥座; 6 —控製活塞;—下蓋。

 

1、閥門解體(ti)  
1.1、鬆開蓋板螺母,取下蓋板。 
1.2、取出六合環擋圈。 
1.3、用工具將閥蓋吊出閥體(ti) ,取下填料壓圈。 
1.4、將六合環分塊取出。 
1.5、用工具將閥蓋吊出閥體(ti) ,取下填料壓圈。 
1.6、對升降閥瓣可直接取出,檢查閥芯與(yu) 閥座接合麵情況,確定修理方法。 
1.7、對旋起式閥瓣,可將其連接架之固定銷軸取下,然後將閥瓣從(cong) 連接架上取下,檢查接觸麵情況。 
1.8、將閥門蓋好,貼好封條。 
2、檢查修理: 
2.1、檢查閥體(ti) 部分應無砂眼、裂紋及衝(chong) 刷腐蝕等缺陷,發現後應進行補焊處理  
2.2、閥座密封麵應用手工或機械的方法研磨,消除其表麵溝槽、坑點,使密封麵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 
2.3、閥瓣密封麵的缺陷可用平板研磨,砂布研磨等方法消除,若缺陷較嚴(yan) 重的閥瓣可送車床車光後,進行對研。 
2.4、閥蓋進行清理,去掉其體(ti) 上的密封填料,將填料壓環及各處打磨幹淨,檢查閥蓋密封體(ti) 間隙符合要求,提升螺母應保證絲(si) 扣部分完好,螺母靈活好用。 
2.5、修理六合環,表麵平整與(yu) 卡槽間隙符合要求,否則應進行加工。 
2.6、閥瓣升降式閥門,閥瓣與(yu) 定位套全部打磨幹淨,除去鏽垢,試驗是否靈活。 
2.7、旋啟式逆止閥,其固定銷軸應完整、平直。與(yu) 固定端連接可靠。垂直方向範圍內(nei) 自由抬起和下落,軸端不應有卡澀現象。 
3、逆止閥的組裝 
3.1、將閥瓣置於(yu) 閥體(ti) 內(nei) ,對旋啟式逆止閥則將閥瓣與(yu) 連接架用銷軸連接可靠,然後將連接架與(yu) 閥體(ti) 內(nei) 固定端用軸連接。 
3.2、將閥蓋放入閥體(ti) 內(nei) ,按要求填加密封壓好。 
3.3、填料壓環套在閥蓋密封部位,將填料壓好。 
3.4、六合環分段裝複各部間隙均勻,然後用擋圈防脫。 
3.5、將蓋板裝複壓在六合環上,旋緊蓋板上螺母,使自密封填料壓緊。 
3.6、閥門及周圍場地清掃幹淨。

六、液壓元件維修:
1、液壓元件-常規液壓係統中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1、齒輪泵    2、液壓缸    3、方向控製閥   1)單向閥    2)換向閥    4、壓力控製閥    (1)溢流閥   (2)減壓閥    (3)順序閥   4)壓力繼電器    5、流量控製閥    1)節流閥    2)調速閥 
2、液壓元件拆裝與(yu) 維修的一般步驟 
拆裝過程要注意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液壓元件的拆裝: 
1、拆卸液壓元件之前必須分析液壓元件的產(chan) 品銘牌,了解所選取的液壓元件的型號和基本參數,查閱產(chan) 品目錄等資料,分析該元件的結構特點,製定出拆卸工藝過程。 
2、按照所製訂的維修工藝過程,將液壓元件解體(ti) 、分析故障原因。解體(ti) 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關(guan) 鍵零件的位置關(guan) 係,記錄拆卸順序。 
3、拆卸下來的全部零件必須用煤油或柴油清洗,幹燥後用不起毛的布擦拭幹淨,檢查各個(ge) 零件,進行必要的修複,更換已損壞的零件。 
4、按照與(yu) 拆卸相反的順序重新組裝液壓元件。 
5、液壓係統在實際應用中,由於(yu) 液壓元件都是密封的,發生故障時不易查找原因,能否迅速地找出故障源,一方麵決(jue) 定於(yu) 對係統和元件結構、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麵還有賴於(yu) 實踐經驗的積累。 
3、維修舉(ju) 例: 
3.1、齒輪泵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15—前、後泵蓋;2—螺釘;3—齒輪;4—泵體(ti) ;6—密封圈;7—主動軸;8—定位銷;9—從(cong) 動軸;10—滾針軸承;11—堵頭;12、油槽

拆裝操作中要注意觀察齒輪泵泵體(ti) 中鑄造的油道、骨架油封密封唇口的方向、主被動齒輪的齧合、各零部件間的裝配關(guan) 係、安裝方向等,隨時做好紀錄,以便保證下一步進行安裝。 
裝配時要特別注意骨架油封的裝配。骨架油封的外側(ce) 油封應使其密封唇口向外,內(nei) 側(ce) 油封唇口向內(nei) 。而且裝配主動軸時應防止其擦傷(shang) 骨架油封唇口。 
裝配後向油泵的進出油口注入機油,用手轉動應均勻無過緊感覺。 
齒輪泵常見的故障有:容積效率低、壓力提不高、噪聲大、堵頭或密封圈被衝(chong) 出等。產(chan) 生這些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故障現象                    

產(chan) 生原因                    

排除方法                    

噪聲大                    

①吸油管接頭、泵體(ti) 與(yu) 蓋板結合麵、堵頭和密封圈等處密封不良,有空氣被吸                    

②齒輪齒形精度太低 
③端麵間隙過小                    

④齒輪內(nei) 孔與(yu) 端麵不垂直、蓋板上兩(liang) 孔軸線不平行、泵體(ti) 兩(liang) 端麵不平行等 
⑤兩(liang) 蓋板端麵修磨後,兩(liang) 困油卸荷槽距離增大,產(chan) 生困油現象 
⑥裝配不良,如主動軸轉一周有時輕時重現象 
⑦滾針軸承等零件損壞 
⑧泵軸與(yu) 電動機軸不同軸 
⑨出現空穴現象                    

①用塗脂法查出泄漏處。更換密封圈;用環氧樹脂粘結劑塗敷堵頭配合麵再壓進;用密封膠塗敷管接頭並擰緊;修磨泵體(ti) 與(yu) 蓋板結合麵保證平麵度不超過0.005mm 
②配研或更換齒輪 
③配磨齒輪、泵體(ti) 和蓋板端麵,保證端麵間隙 
④拆檢,修磨或更換有關(guan) 零件                    

 

⑤修整困油卸荷槽,保證兩(liang) 槽距離                    

⑥拆檢,裝配調整                    

⑦拆檢,更換損壞件 
⑧調整聯軸器,使同軸度誤差小於(yu) φ0.1mm 
⑨檢查吸油管、油箱、過濾器、油位及油液粘度等,排除空穴現象                    

容積效率低、壓力提不                    

①端麵間隙和徑向間隙過大                    

 

②各連接處泄漏 
③油液粘度太大或太小 
④溢流閥失靈 
⑤電動機轉速過抵 
⑥出現空穴現象                    

①配磨齒輪、泵體(ti) 和蓋板端麵,保證端麵間隙;將泵體(ti) 相對於(yu) 兩(liang) 蓋板向壓油腔適當平移,保證吸油腔處徑向間隙,再緊固螺釘,試驗後,重新配鑽、鉸銷孔,用圓錐銷定位 
②緊固各連接處 
③測定油液粘度,按說明書(shu) 要求選用油液 
④拆檢,修理或更換溢流閥 
⑤檢查轉速,排除故障根源 
⑥檢查吸油管、油箱、過濾器、油位等,排除空穴現象                    

堵頭或密封圈被衝(chong) 掉                    

①堵頭將泄漏通道堵塞                    

②密封圈與(yu) 蓋板孔配合過鬆 
③泵體(ti) 裝反 
④泄漏通道被堵塞                    

①將堵頭取出塗敷上環氧樹脂粘接劑後,重新壓進 
②檢查,更換密封圈 
③糾正裝配方向 
④清洗泄漏通道                    

3.2、電液換向閥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1—電磁鐵;2—頂杆;3—閥芯;4—閥體(ti) ;5—彈簧;P—壓力油口;AB—工作口;O—回油口 
換向閥拆裝時除檢查密封元件工作要可靠,彈簧彈力要合適之外,特別要檢查配合間隙,配合間隙不當是換向閥出現機械故障的一個(ge) 重要原因。當閥芯直徑小於(yu) 20mm時配合間隙應為(wei) 0.008~0.015mm;當閥芯直徑大於(yu) 20mm時配合間隙應為(wei) 0.015~0.025mm 
對於(yu) 電磁控製的電磁換向閥還要注意檢查電磁鐵的工作情況,對於(yu) 液控換向閥還要注意控製油路的連接和暢通,以防使用中出現電氣故障和液控係統故障。 
電液換向閥的常見故障有:衝(chong) 擊和振動、電磁鐵噪聲大、滑閥不動作等。產(chan) 生這些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下所示。

故障現象                    

產(chan) 生原因                    

排除方法                    

衝(chong) 擊和振動                    

①主閥芯移動速度太快(特別是大流量換向閥)
②單向閥封閉性太差而使主閥芯移動過快 
③電磁鐵的緊固螺釘鬆動 
④交流電磁鐵分磁環斷裂                    

①調節節流閥使主閥芯移動速度降低 
②修理、配研或更換單向閥                    

③緊固螺釘,並加防鬆墊圈 
④更換電磁鐵                    

電磁鐵噪聲較大                    

①推杆過長,電磁鐵不能吸合 
②彈簧太硬,推杆不能將閥芯推到位而引起電磁鐵不能吸合 
③電磁鐵鐵心接觸麵不平或接觸不良 
④交流電磁鐵分磁環斷裂                    

①修磨推杆 
②更換彈簧                    

③清除汙物,修整接觸麵 
④更換電磁鐵                    

滑閥不動作                    

①滑閥堵塞或閥體(ti) 變形 
②具有中間位置的對中彈簧折斷 
③電液換向閥的節流孔堵塞                    

①清洗及修研滑閥與(yu) 閥孔 
②更換彈簧 
③清洗節流閥孔及管道                    

3.3、溢流閥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1—調壓螺母;2—柱塞;3—錐閥彈簧;4—錐閥;5614—先導閥油孔;7—主閥彈簧;8—阻尼孔;9—主滑閥;10—油孔;11—中心孔;1213—主滑閥兩(liang) 端油腔;a—主滑閥進油內(nei) 腔;b—主滑閥出油內(nei) 腔

  

溢流閥拆裝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的是保證閥芯運動靈活,拆卸後要用金相砂紙拋除閥芯外圓表麵鏽蝕,去除毛刺等;滑閥阻尼孔要清洗幹淨,以防阻尼孔被堵塞,滑閥不能移動;彈簧軟硬應合適,不可斷裂或彎曲;液控口要加裝螺塞,擰緊密封防止泄漏;密封件和結合處的紙墊位置要正確;各連接處的螺釘要牢固。 
溢流閥的常見故障有:係統無壓力、壓力波動大、振動和噪聲大等。產(chan) 生這些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下所示

故障現象                    

產(chan) 生原因                    

排除方法                    

無壓力                    

①主閥芯阻尼孔堵塞 
②主閥芯在開啟位置卡死 
③主閥平衡彈簧折斷或彎曲使主閥芯不能複位 
④調壓彈簧彎曲或未裝 
⑤錐閥(或鋼球)未裝(或破碎)
⑥先導閥閥座破碎 
⑦遠程控製口通油箱                    

①清洗阻尼孔,過濾或換油 
②檢修,重新裝配(閥蓋螺釘緊固力要均勻),過濾或換油 
③換彈簧                    

④更換或補裝彈簧 
⑤補裝或更換 
⑥更換閥座 
⑦檢查電磁換向閥工作狀態或遠程控製口通斷狀態,排除故障根源                    

壓力波動大                    

①液壓泵流量脈動太大使溢流閥無法平衡
②主閥芯動作不靈活,時有卡住現象 
③主閥芯和先導閥閥座阻尼孔時堵時通 
④阻尼孔太大,消振效果差 
⑤調壓手輪未鎖緊                    

①修複液壓泵                    

②修換零件,重新裝配(閥蓋螺釘緊固力應均勻),過濾或換油 
③清洗阻尼孔,過濾或換油                    

④更換閥芯 
⑤調壓後鎖緊調壓手輪                    

振動和噪聲大                    

①主閥芯在工作時徑向力不平衡,導致溢流閥性能不穩定 
②錐閥和閥座接觸不好(圓度誤差太大),導致錐閥受力不平衡,引起錐閥振動 
③調壓彈簧彎曲(或其軸線與(yu) 端麵不垂直),導致錐閥受力不平衡,引起錐閥振動 
④係統內(nei) 存在空氣 
⑤通過流量超過公稱流量,在溢流閥口處引起空穴現象 
⑥通過溢流閥的溢流量太小,使溢流閥處於(yu) 啟閉臨(lin) 界狀態而引起液壓衝(chong) 擊 
⑦回油管路阻力過高                    

①檢查閥體(ti) 孔和主閥芯的精度,修換零件,過濾或換油 
②封油麵圓度誤差控製在0.0050.01mm以內(nei)                    

③更換彈簧或修磨彈簧端麵                    

④排除空氣 
⑤限在公稱流量範圍內(nei) 使用                    

⑥控製正常工作的zui小溢流量(對於(yu) 先導型溢流閥,應大於(yu) 拐點溢流量)

⑦適當增大管徑,減少彎頭,回油管口離油箱底麵應2倍管徑以上                    

 


老伟德官方体育版權所有   |   
中國馳名品牌

聯係人:李小姐
電話:
0411-87187730
傳(chuan) 真:
0411-87317760
手機:
18804209403

  • 點擊這裏給我發消息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